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bob官方下载地址 > 创新普法

会展教育还可以再清晰一些

发布时间:2023-12-14 作者: bob官方平台下载

  高考676分,文科全省前五,该如何抉择学校和专业?今年高考,湖南耒阳的留守女孩钟芳蓉选择报考了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引发社会热议。许多声音认为,中学选择文科路就已经够窄了,大学专业再次选择“冷门专业”,实在是自讨苦吃。

  钟芳蓉的选择是不是正确我们暂且不论,但可以从中看到的是绝大多数社会人士在专业选择的问题上的思考模式。除了为兴趣而学之外,更多人将专业选择看做对未来人生的投资规划,看中的是专业的技术壁垒,及其可能带来的投资回报价值。

  会展本科教育的专业名称为会展经济与管理,属于管理类学科。专业所录取学生占比以文科生为主,理科占少数,大多数属于文理兼收的文科专业。

  2018年,全国累计有123所本科院校开设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分布于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47个城市。专科院校的设置较本科更多,全国共有323所职业院校开设了会展有关专业,专业涵盖“会展策划与管理”、“展示艺术设计”、“服装陈列与展示设计”、“数字展示技术”、“婚庆服务管理”、“体育运营与管理”等。

  而会展管理专业硕士点设置情况就更复杂。目前,按照会展管理专业和体育赛事运营专业招生的学术型硕士点有3个,分别为四川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和青岛科技大学。而下设会展方向的学术型硕士点有16个,专业涉及工商管理、企业管理、旅游管理、传播学、产业经济学、饭店管理等。

  可以看出,会展专业的本科及硕士阶段学科设置均为学术型,但定位却较为模糊,很难定义会展专业究竟属文还是属理,许多会展专业学生还会面临入学时学院与毕业时学院并不一致的问题。都说文科比理科更难就业,文科专业的就业满意度比理科专业要高。但回归到会展专业,似乎很难将其分类到明确的文理学科里,从而去参与这些统计。相比较来看,重视技能培养的专科职业院校的定向培养划分更为细致。

  从各学校官网的课程设置中能够正常的看到,本科会展经济与管理主要研究管理学、经济学、法学、会展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涉及各类活动的策划、设计、营销、组织、服务、管理等,包括策划设计展会、发布展会消息、组织参展客商、布置安排展区、展会广告代理、接待参展参会观众等。除了基础学科外,设计、理论研究、传播学、经济学,甚至3D建模都是会展专业学生有可能涉猎的学科。虽不同学校的课程设置略有区别,但整体而言,会展专业的学生可以说是“能文能武”,又可以说是并无专精。会展专业学生在毕业后选择会务会展工作规划方向的会展专业学生仅占11%。

  当然,一个人出路也大可以与专业无关,可以通往任何方向,归根到底,还是取决于个人的能力有几何。

  智联招聘在行业分类“专业服务”中下设“会议/展览服务”条目。单就会展项目策划这一岗位来看,8月6日可搜索到招聘需求60条,仅有5个岗位接受无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大部分需求具备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从业者。

  60条招聘中,对文案撰写、设计软件应用及宣传推广创意能力有要求的占到了三分之二。新闻及语言类专业毕业生的受青睐程度高于会展专业学生,但大部分岗位并不对所学专业提出要求,只需要相关岗位的工作经验。

  根据《中国会展教育报告》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9年,用人单位最需要在职员工具备的是整体统筹把握能力(40%),其次是对内对外沟通能力(37.50%)和强烈的服务意识(25%);对会展新人最重要的要求是“具备不断学习的能力”。

  可以看出,会展企业对是不是具备会展专业的学科培养资质并不做硬性要求,他们欢迎所有有经验从业者。

  这仿佛形成了悖论:企业要有经验者,但会展专业学生没办法进入会展企业去获得经验。会展专业毕业证并不能作为进入会展企业的有效敲门砖。这条悖论通用于很多专业,学术型的学科培养与重视实操的企业有时并不兼容。

  近些年的会展教育始终在改革,很多学校和企业都愿意启用“产学研”的教学模式,更注重学生的实操能力。“产学研”意为高等教育院校与企业合作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

  国外的产学教育模式由来已久,德国的“双元制”产学结合被认为是“产学研”的典范。德国企业对注重实操的职业教育和重视理论学习的综合型大学教育一视同仁,并不将文凭作为入职的敲门砖。德国虽然是会展大国之一,但开设会展教育专业或课程的综合型大学寥寥无几,会展知识与技能的培养通常由企业和相应的职业技术学校共同,即“双元制”职业教育。在“双元制”教学中,学生要分别在企业和学校接受教育。其中,60%-70%的课程在企业中进行,企业雇佣专业的实训教师,采用联邦职业教育所编制的技能模块教材,在专业相关生产岗位或企业设立的培训中心对学生进行培训;30%-40%的课程在职业学校进行,职业学校对所采用的教材并无统一要求,旨在贴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贴近职业现实。在学校里,他们是会展专业学生;而在企业中,他们则是学徒,需要与企业签订合同,得到薪资报酬。

  企业的广泛参与。大企业多数有自己的培训基地和讲师,小企业也能够最终靠跨企业模式进行职业教育。

  互通式的教育形式。在基础教育之后,重视理论教育的普通高校生可以转入职业学校,接受了“双元制”职业培训的学生,也能进入普通院校进行理论文化教育。

  目前国内各省市签订校企合作的会展院校数量各不相同,其中12省市校企合作比例为100%。上海市会展高校的校企合作数量最高,在15所会展本科和高职院校有12所院校先后与81家企业和事业单位签订了校企合作。

  国内“校企合作”的形式多种多样,如“订单”合作模式、企业冠名班、顶岗实习模式(2+1模式)等,但大多是国外校企合作的衍生品,至今仍处于初级阶段,与深层次的校企合作相距甚远。而且校企合作范围较小,虽然校企合作都在进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大多处于较浅层次的合作,发展也面临着诸多障碍,比如配套政策。

  目前,国内校企合作的研究还非常薄弱,而且滞后于实践,所以完善和深化符合本地区和本校特点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仍然要进一步的探索,更需要大胆地创新。

  近年来,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学生的创新素质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重大课题,产学合作更是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必经之路。

  与会展教育的前行摸索相对的,是会展企业的用人观却始终还停留在“经验至上”。企业应适当得放开视野,将培养人才、储配人才提上日程,这样的会展生态才从根本上具有可持续性。会展行业正处在快速地发展的阶段,相信未来的会展教育事业可以慢慢的变好。

联系我们

bob官方下载地址_官方平台app下载

                                                                                                                                                                                                                                                   

滕经理

0519-88154652

18651798590

55206618@qq.com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华山中路18号3号楼515室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