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bob官方平台app > 公司新闻

论应用型本科人才教育培训的价值向度

发布时间:2024-02-23 作者: bob官方下载地址

  我国对于人才教育培训价值的研究,通过人才教育培训目标的解析与透视发展而来,围绕“通识(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等矛盾关系探讨已久,深度体现着高等教育价值观的内涵,蕴含人才培养价值取向。应用型本科教育,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本科教育改革的成果之一,是适应我们国家现代化发展和解决劳动力结构性失衡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发展进入结构调整与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后出现的教育类型。“应用型人才”是与“专门人才”“理论型人才”或“学术型人才”相对应的不同人才类型,是高等院校根据社会实际需要所培养的,面向实际、面向生产一线,掌握一定基础理论知识并能将相应的科研成果进行转化的人才。应用型人才也是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最迫切和需求比例最高的人才之一。

  本文选取16个省份142所应用型建设示范或试点转型本科高校,通过一系列分析整理相关文献及资料,了解其人才教育培训目标,分析其价值定位。这对进一步厘清应用型人才教育培训价值向度,审视和重构其人才教育培训目标价值体系,培养应用型人才与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具备极其重大的启示意义。

  人才培养价值是高校内在精神的体现,对高校的定位和发展具备极其重大的导向作用,人才教育培训价值的外在物化首先体现在其人才教育培训目标上。本文主要通过体现个人中心的“知识、能力、素质”和社会中心的“服务、人才定位”五个要素所蕴含的关键词分析我国应用型本科人才教育培训目标(见表1)。

  根据表1分析,我国应用型本科人才教育培训目标主要体现为“促进知识的综合应用”“具有发现、分析、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提高创新创业关键素养”“面向地方性行业性需求的多样性”四个向度。当然,绝大部分应用型高校并非将四个向度截然分开,而是相互交织为一个整体,只是在某一方面稍显突出而已。

  有学者指出,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应“同时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具有跨学科或行业的视野或思维、精通某一行业的专业相关知识并能够解决该行业的具体生产问题”;也有学者指出,应用型人才是“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并能将相应的科研成果进行转化的人才”。不难发现,在对应用型人才进行界定时,学者们普遍提到了知识、理论等关键词,但是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究竟是“深厚”还是“一定”抑或是“针对行业”,学界尚未有明确的结论。同样,在142所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教育培训目标中,对于知识层面的表述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别,52所院校描述为“知识扎实/基础扎实/基础实/实基础/理论扎实”,14所院校将知识层面表述为“知识面宽/知识丰富/交叉/复合型知识/宽基础”,4所院校表述为“知识结构符合常理/知识面宽适宜”。但无论在知识的深度、宽度和结构上的差异,应用型人才对于知识这一培养目标的要求并非单一,其要求与研究型人才有着较大的差别,研究型人才对于知识的贡献在于“通过最前沿的研究,探讨最具挑战性和基础性的问题,不断创造知识,拓展知识与边界”。应用型人才掌握知识与理论、夯实专业基础的目的是知识的综合应用,即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表现为知识的迁移、运用和成果转化。

  应用型本科在我国提出之时,有学者就指出,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教育培训应从知识本位转向线,这种能力并非传统的技能型人才的动手能力,而是建立在知识的综合应用基础上,具有发现、分析、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实践能力区别于动手要在对知识的深度和综合应用上。从国际视野看,在理论传授的基础上,培育学生解决实际在做的工作问题的能力是对应用型高等教育人才教育培训目标的基本定位。142所应用型本科高校中,将实践能力明确纳入人才教育培训目标的有75所,占比高达52.8%。实践能力成为应用型人才教育培训目标的标志性特征,有别于技能型人才的熟练动手能力与研究型人才的解决复杂与挑战性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成为应用型人才职业胜任和职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关键能力,在人才教育培训的关键环节中,需要相对应的人才培养模式予以支撑。因此,如何培养实践能力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巨大挑战,如何在人才需求基数最为庞大的应用型人才中培养较强的实践能力,成为摆在应用型本科院校面前的核心关键问题。

  1999年《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方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加快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继续调整专业结构和设置,使学生尽早地参与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和创新活动,鼓励跨学科选修课程,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具有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创新型人才教育培训首次进入我国各层次人才教育培训目标。142所应用型本科高校中,有112所明确将“创新”写入人才教育培训目标,占78.9%,其中表述为“创新精神”的有62所,“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的有8所。当前我国位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革新浪潮中,面临经济转型与产业迭代升级的迫切需求并已步入“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新格局,对于创新的认识应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科学发明发现,创业也不应局限于狭隘的独立创办企业的理解上,创新创业教育对于个体而言具有普适性,创新创业教育适用于各个层次和类型的高等教育,且创新和创业互有包含和体现,创新创业实质上就是一体的活动,创新与创业已成为密不可分的组合要素(王洪才,2020)。在对样本院校的分析中也显而易见,有33所院校将“创新”“创业”同时纳入人才教育培训目标,创新与创业即“双创”这一关键素养已逐步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共识。创新创业具有个体和社会的双重属性,成为教育价值观中连接个体中心和社会中心的重要桥梁。

  史秋衡教授指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价值取向体现行业性,其共同特点是专业建设定位为区域基础上的行业发展服务,其质量价值取向充足表现为行业性。应用型本科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联系日益紧密,其所要求的科技发展及行业技术进步对于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是应用型本科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应用型本科教育主要以外适质量为其教育价值观。在142所样本院校中,明白准确地提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需求”的有37所,其中明确为行业培养人才的有9所,更有37所将“社会责任感”作为人才教育培训目标的核心要素。地方性和行业性已成为中国应用型本科的基本特征之一,其核心要义为实现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也是教育价值观中社会中心的集中表现。在样本院校中显而易见,针对地方性和行业性的多样性需求,一些院校明白准确地提出了“面向区域中小企业、扎根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适应民族事业发展、面向教育和重庆市战略新兴服务业、符合上海区域经济行(企)业一线需要”等富有地方性和行业性的人才教育培训目标。

  比较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不难发现,院校间应用型人才教育培训目标具有高度雷同性。众多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将人才教育培训目标指向了知识、能力、素质三个维度,也包含了一定的服务定位与服务面向,但是对于自身所培养的应用型本科人才知识的掌握程度、具备何种能力及怎样的素质,大多数院校并没有清晰且明确的界定。对于应用型本科人才教育培训的目标似乎达成了“高素质应用型”的默契,但是立足于院校研究和扎根于地方的培养目标的分解尚未到位,对于人才教育培训目标的深耕与细分尚停留在浅层和粗略的认识上。

  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是人才培养工作的出发点,反映了大学教育目的和办学方向,是大学使命的客观体现和具体实际的要求,也是人才教育培训工作的最终目的(孙俊三,2015;王平祥,2018)。人才教育培训目标建立在一定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的基础上,我国应用型人才教育培训目标的制定,遵循着教育的内外部关系规律,充足表现出扎根中国大地办好特色应用型高等教育、创新创业价值以及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驱动。

  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由潘懋元先生于1980年提出。高等教育发展和大学的转型会受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尤其是社会转型的制约。教育外部关系规律性决定了教育主动适应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性。这种适应首先在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但不局限于经济发展。高等教育外部关系规律理论是教育基本规律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观点是高等教育发展必须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需求相适应。教育外部关系规律——“适应”是“全面适应”和“主动适应”,而非“片面适应”和“被动适应”。我国的应用型本科教育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地发展,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阶段过渡的背景下产生的,其外部适应性突出地表现为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国家对于应用型人才的普适性要求和对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高支持性,有效解决了高等教育“过度教育”与“学非所用”的矛盾。扎根中国大地创办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高等教育,就是要解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革新浪潮中,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朝着什么方向前进、创什么业”的问题,我们的应用型本科应该坚持的价值取向必须根植于中国大地,围绕合理定位、办出特色,加强从顶层设计到微观操作的思考探索,全方面提高应用型人才教育培训能力。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不仅是少数研究型大学的特权,而是所有大学的使命,这使我们关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讨论更有普适意义。在创新性人才培养目标的设计上,还有一个理念需要更新:大学不仅是提供具有高等教育学历的劳动力输出基地,还应培养能够应用所学知识于实践自主创业的人才。因此,在培养目标的设计中就应当体现对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要求(眭依凡,2006)。历史长河中,大学与时代精神、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之间有广泛而复杂的关系,彼此间既相互依赖,也相互改变。时代精神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求驱动大学转型发展,大学的转型也在重塑时代精神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其的需要。大学在促进创新创业的同时,创新创业也在重塑大学(王建华,2020)。

  近现代世界进步史和高等教育发展史均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大学的兴衰决定了国家和民族的兴衰,任何高等教育落后的国家绝不有几率会成为世界强国。大学是最不能仅仅代表自己利益且与国家利益关系最为紧密的一类组织,大学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梦想和希望所在。大学密集生产科技知识和集中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组织属性,使之成为国家科学技术发展之重的脊梁,培养科学创新人才的高地。大学要主动去改造和重构有利于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眭依凡,2008)。当前大学已经从社会边缘向社会中心转变,大学的发展必须服务社会的发展,成为国家发展的服务者和领导者。使命性学习要求学生“带着目的、带着使命感去学习”。传统大学的学生由于对自己所学专业的目标和使命的盲目性,导致“校内学习”和“毕业就业”间形成很大的断层,通常学生们在毕业的前1~2年会十分迷茫。使命性学习重点突出学习的目的性,帮助学生在校期间选择有意义的课程,减少学习过程中不必要的时间浪费。以此为基础,支撑起一段目标清晰的、纵贯毕业之后10~15年的职业生涯,以抵抗未来世界也许会出现的一系列经济、政治、社会和技术和目前未知领域的风险。

  创新创业已然成为应用型人才教育培训目标的重要关键向度。创新创业本身兼具个体与社会性,将创新创业作为个体本位与社会本位融合的关键载体很重要。创新创业既是知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外在需求,同时也是个体发展的价值所向。通过为社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而创业,为创业而创新,通过创新推进社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将为社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创业而创新的外在社会使命内化为学生个体专业学习的内生动力,实现应用型人才教育培训的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融合与统一。

  鲁洁教授指出,人是社会的主体,以人为本的教育使得人成为在场者,才能从僭越为主体的、高高在上的社会实体中解放出来,教育的立场为站在人的立场上的教育,教育的社会使命和功能都是要通过培养人才得以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中对于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都是针对个体层面的,但应看到,个体生命的重要特征是其“个性化”与“自主性”,对于个体层面的要求必须都应基于个体的自觉、能动和主体性,从而才能真正体现出个体的价值所在。教育在个体塑造过程中对于个体自我潜能的发现应该尽可能整合资源与提供环境创设,通过环境营造与有效引导发掘个体天赋,并积极促成个体与环境的互动,塑造个体性格,提升个体创新性。

  2018年,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应用型也要加强一流本科建设”,应用型高校要在“应用型人才教育培训上办出特色,争创一流”。与研究型大学所倡导的“引领世界、服务全球公众”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我国应用型本科建立之初就根植于地方、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服务于区域行业或产业高质量发展,因此成为当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推进器。因此,地方性是应用型高校基本特性,这个特性也决定了应用型高校的服务范围和努力的方向。虽然应用型高校对于上述表述已然形成一定共识,但对于根植地方、体现在不一样的层次、领域和类型上的区分度仍不清晰。因此,在中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用好应用型本科在“一流”建设的评估和评价的指挥棒,应用型本科才能在真正的体现地方性、行业性和应用性的人才教育培训目标上深耕细作,形成有中国特色的一流应用型本科教育体系。

  [1]眭依凡.观念更新:大学人才教育培训改革设计的价值引领[J].中国高等教育,2009(12):6-9.

  [2]王平祥.世界一流大学本科人才教育培训目标及其价值取向审思[J].高等教育研究,2018,39(03):58-63.

  [3]付八军.关于高等教育价值观的审思与构建[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6):150-153.

  [5]秦圣阳,段鑫星.个人本位抑或社会本位——地方高校人才教育培训价值的话语衔接[J].江苏高教,2019(09):47-52.

  [7]杨志坚.中国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研究(之六)——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战略调整[J].辽宁教育研究,2004(10):1-16+49-97.

  [8]眭依凡.大学: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兼谈美国著名大学的成功经验[J].中国高教研究,2006(12):3-9.

  [10]眭依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呼唤:重构大学人才教育培训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08(19):14-18.

  [13]施晓光.现代高等教育价值向度的僭越与复归[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01):74-77.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联系我们

bob官方下载地址_官方平台app下载

                                                                                                                                                                                                                                                   

滕经理

0519-88154652

18651798590

55206618@qq.com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华山中路18号3号楼515室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